供應鏈金融紓困中小企業融資難 4.0時代劍指何方
- 2019-07-03 14:05:00
- 都靈彩虹 轉貼
- 3129
癥結何在——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待解 政策祭出“組合拳”
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支重要支撐力量,在確保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拉動民間投資、優化經濟結構、促進市場競爭、推進技術創新、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對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增強社會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央和地方對財稅金融、營商環境、公共服務等各項支持政策的貫徹落地,中小企業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時期。然而“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是制約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的突出難題。
2018年,世界銀行、中小企業金融論壇、國際金融公司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5600萬戶,潛在融資需求達29萬億元左右。其中,41%的中小微企業存在信貸困難,迫切需要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支持。融資難的同時,融資成本也高得“扎心”——為大型企業的1.5-2倍,加之動輒長達一兩個月的審批時間……種種境況成為中小企業靈活經營的現實制約。
近期,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針對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密集發聲,謀劃新一輪重大舉措,并聯合發布了《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2018)》(以下簡稱“白皮書”)。鼓勵商業銀行在小微金融方面進一步發力,引導更多長期資本“輸血”小微企業,并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以期徹底改變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不平衡的格局。
升級的支持力度在最近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得以體現。6月26日的國常會上確定要進一步出臺降低小微企業融資實際利率的措施,決定開展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等。會議還提出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商業銀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機制;支持中小微企業通過債券、票據等融資;實施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等具體措施。
政策的密集出臺和支持力度的升級,是現狀緊迫的反映,也是困局待破的印證。費軼明坦言,解決融資貴問題的前提是解決融資難,小微企業若從“正規渠道”融不到資,融資貴也就無從談起。
“融資難的癥結源于信息不對稱和服務成本高——一方面,相較于大型企業,中小微企業的財務管理沒那么正規,企業數據的可獲得性沒那么好,企業的經營年限沒那么長,金融機構進而缺少風控抓手、企業與企業間、企業與銀行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信用體系不健全、體量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等原因,銀行面臨高風險、高成本、低收益的難處,從而不敢貸、不愿貸。”費軼明如是剖析。
困局咋破——科技賦能傳統供應鏈金融 行業紓困送“活水”
為化解這一難題,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其實質是圍繞供應鏈條上的一家核心企業,通過管理其上下游的資金流、物流來為整條產業鏈條上的企業授信。如此一來,供應鏈金融將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將寬貨幣轉化為寬信用,讓銀行敢貸、能貸、愿貸,從根本上變革了風險管理模式,為中小企業獲得門檻較低、成本合理的融資開啟了大門。供應鏈金融普遍被認為是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突破口。
但是在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依然存在很多弊端——一是信息難以穿透,信用無法覆蓋多級上下游企業;二是傳統線下交易信息跟蹤、審核,導致信用評估難、成本高、效率低;三是中小企融資難,會推升核心企業的上游采購成本,影響下游回款速度,降低整個供應鏈效率。
破除橫亙于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壁壘或許才是長久解決之道,而金融科技的發展為之帶來了希望。央行在白皮書中的“進一步改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思路”部分也提出,加強金融科技運用,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效率。
而事實上,平安和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以及普惠性金融機構利用大數據幫助小微企業提高融資效率和信息質量,通過可追蹤、可分析的數據來判斷小微企業的資金鏈和經營狀況,并預估發展前景和利潤情況等方面的探索實踐業已展開。
微眾銀行推出基于互聯網與大數據的全線上小微企業智能貸款產品——微業貸。支付寶和網商銀行陸續推出了“碼商成長計劃”和“凡星計劃”,從資金支持和數字運營能力方面給予小微企業具體的扶持,用科技手段助力他們搭上數字化快車。通過小小的收錢碼,小微企業可以獲得貸款、保險、經營培訓等全方位的幫助。
作為平安集團旗下的獨角獸公司,金融壹賬通在“金融+科技”戰略的驅動下,運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有針對性地推出了“壹企鏈智能供應鏈金融平臺”,將供應鏈金融模式融合運用到不同行業。
平臺利用區塊鏈可追溯、可留存、不可篡改的特點,將原本難以驗證的大量線下交易信息上鏈,確保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上的信息可記錄、交易可追溯、信用可傳導,保證了鏈上企業信息的真實性;利用人工智能,對上鏈的物流、倉儲、工商、稅務等參與各方數據源實行智能交叉驗證,極大紓解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貿易真實性難核驗等瓶頸,提升銀行風控能力,降低貸款風險和審核成本。結合移動互聯和云計算,打造移動云平臺,可實現授信申請、認證簽約、申請貸款、發票核驗等全流程線上化,實現7*24小時服務,秒級線上放貸。從而在降低中小企融資成本同時,又滿足“短頻快”的融資需求。
“截至目前,金融壹賬通已經開拓了十大行業供應鏈金融服務,重點聚焦于汽車、農牧、醫療等行業。”費軼明表示,在行業供應鏈方面,由于每個行業的特性不同,需要針對差異化痛點,設計精準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
前路可期——構建智慧供應鏈金融新生態 拓展服務新邊界
白皮書認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這一世界性難題是一個長期、復雜、艱巨的過程,我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在廣度和深度上都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步履不息,探索不止。伴隨著供應鏈管理精細化過程逐步發展起來的供應鏈金融,在新科技的不斷進步下,已經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金融新階段。相較于傳統的供應鏈金融,嵌入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4.0時代在重構信用價值鏈方面又產生了不小突破。4.0時代的供應鏈金融將解決整個鏈條支付,達到貨物流、資金流、數據流的三流合一。
今年3月,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和金融壹賬通在北京聯合發起成立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供應鏈金融工作委員會,共同搭建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把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落到實處。該平臺正是通過運用區塊鏈+電子憑證技術,構筑真實交易背景鏈條,將核心企業強信用層層傳導至供應鏈的末端,將上下游原先無法被覆蓋的小微企業納入供應鏈信用體系,打破了行業、地域、抵押品等多重桎梏。
“在加快將‘壹企鏈智能供應鏈金融平臺’推廣到各行各業的同時,金融壹賬通也在持續打造智能供應鏈金融生態圈。”費軼明表示,在區域投融資平臺方面,鑒于資源稟賦、區位優勢不一樣,各地形成了具有不同產業集群特色的區域。
具體操作是以供應鏈金融為基礎,引入各級政府機構、各類服務機構,構建包含企業數據庫,物流數據庫,等六大數倉,結合當地的產業集群特色,從而為區域政府、中小企業進行精準畫像,據此提供智能貸款、智能供應鏈、智能投融資、智能監管全方位服務,打造區域投融資一體化平臺。目前該平臺正在廣東、武漢等多地進行試點。
去年,在香港金管局主導下金融壹賬通參與建成全球首個由監管部門推動的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連通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的國際貿易樞紐,構建了金融貿易的“空中走廊”,初步形成亞太地區乃至全球貿易融通、資金暢通的橋梁。
今年4月,在海關總署指導下,金融壹賬通聯合天津海關上線了國內首個區塊鏈跨境貿易服務網絡,通過區塊鏈實現多方信息共享,打破了傳統信息不對稱壁壘,讓政府、金融機構、外貿合作伙伴更好認清中小企業信用,為中小企針對性地提供貿易融資。
展望未來,費軼明表示,金融壹賬通將通過中小銀行聯盟(IFAB)、政府平臺兩大入口,圍繞政府、海關、核心企業、商戶平臺、金融機構五大場景,運用“壹企業”、“壹企銀”平臺,將企業運營蹤跡數據化,并與聯盟區塊鏈貿融平臺、境內外大型核心企業及國際銀行連接起來,打破各自信息孤島,打造全流程、自動化、批量化的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最終構建起一個涵蓋多行業、多場景、多供應鏈主體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圈,助力中小企業快速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
“未來3-5年,金融壹賬通將不斷完善和延伸產品條線,致力于供應鏈金融下游端的技術應用突破,真正為金融機構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的服務。并努力將中國領先的金融科技實踐和場景應用推廣至海外,惠及全球。”費軼明如是說。
作者:金融壹賬通企業金融CEO費軼明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