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現在搞傳統金融意思不大,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方興未衰
- 2019-11-25 13:55:00
- 劉智遠 轉貼
- 3137
快到年底了,大家都在判斷今年增長多少,明年會增長多少,都有一個形勢的預估。 我自己判斷今年盡管世界經濟比較低迷,美國經濟也下行了,歐洲的經濟也下行了,中國的外部經濟走勢趨低,自然也會影響我們中國自身的經濟。
1到9月份是6.2,我自己估計今年全年會在6%以上,這是一個判斷,之所以有這么一個判斷就是我們國家宏觀調控能力還是很強的,這個調控能力是雙向的,一個是在需求側,我們國家逆周期的調控,也就是說熱了就降溫,低了就升溫,這樣的一種逆周期調控,針對需求側的各種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調控。
另外在供給側進行結構性的改革,產生一個推動力,所以在國家有效的供給側和需求側的調控、改革的推動下,預計今年能夠在6%以上。 明年(2020年)預計6%左右,這是一個總的判斷,這個判斷符合中央今年年初提出的“6個穩”發展的方針。
大家現在一般從投資拉動的角度看,覺得比以前要低迷,但是大家應該理解,整個中國一年的固定投資已經是要50多萬億,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數字,哪怕這個數字增長力不像以前17%、12%或者兩位數增長,現在是1位數增長,這個基數極大。
我們國家靠投資拉動,過分依賴投資拉動的時間段應該是過去了,投資拉動最經典的是2008年出現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國家4萬億啟動投資,然后拉動經濟,那時候出現了投資增長力一年16%、17%的增長,所以現在不能過分的依賴投資拉動。
當然我們現在也不能過分的依賴出口拉動,我們國家的出口數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國,也是非常大的一個基數,所以過分依賴出口來拉動經濟也不合時宜。 消費我們始終保持在8%左右,也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因為基數也很大了。
總的意思三駕馬車完全依靠高增長來拉動,這已經不屬于這個階段了,基數小的時候可以,現在是不合適的,所 以中央提出新常態,主要就是不靠高額的投資拉動、出口拉動、消費拉動,而是更好的、穩穩當當的持續的發展。
我們國家發展的真正動力,過去40年靠改革開放,今后的10年、20年,繼續以改革開放為動力。 今年最好的形勢就是由于美國人想跟我們脫鉤,倒逼我們更大的開放,大家一定要看到現在中國的開放形勢比1990年小平南巡時候的開放格局有過之無不及,非常大的開放力度在中國大地上展開。
大家可以看到,十八大以來,我們新時代的開放特征跟以前有了重要的變化,比如說我們以前是以出口導向為主的貿易政策,現在我們是既鼓勵出口又降低關稅,鼓勵進口,我們最近五六年,平均每年出口增長6%左右,每年的進口增長在10%以上,所以現在進出口貿易是雙向的,形成了一個世界范圍內非常顯著的, 中國市場在擴大進口,擴大進口也同樣拉動中國經濟,因為進口大國說明中國老百姓消費能力強,因為一定是消費了再進口,所以進口的量代表了消費的能力。
進口大國說明你外匯儲備多,硬通貨多。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是進口大國有定價權。再就是進口大國到一定的階段,人民幣就可以直接支付進口的貨幣,用不到外匯,直接付人民幣。
到去年,我們國家進口出口用人民幣直接支付,而不是用美元支付,到了七萬億人民幣,以前基本上都要花美元,現在有七萬億人民幣的進出口用人民幣支付,有這么一個概念,所以代表了中國的支付能力強,進口大國將是中國走向世界經濟強國的一個標志。
我們國家在投資方面以前是引進外資為主,每年引進1300多億美元,這個5年引進了6500億,這幾年我們走出去投資,5年時間投資了7000多億,所以我們現在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并重,也是對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推動,也是對中國經濟更好循環的推動。
我們現在的開放是東西南北中同步開放,以前一般是沿海先開放,沿海開放以后,中部、西部過了3年、5年之后慢慢跟進。 現在我們國家開放都是同步,比如說1990年我們最新的開放叫做浦東新區、濱海新區,這個新區的政策是比特區還特的政策,這個政策在前面的10幾年、20年一直沒推開。
2010年以后,十八大以后,全國一下子推了16個新區,這16個新區有6個在沿海,有5個在中部,5個在西部,東中西一起推,這兩年我們又推出了自由貿易試驗區,現在一共推出了18個,東部有7個,中部和西部有11個,所以我講這個話的意思是東中西全部開放,一起推,因為自貿區的政策比以前的特區、新區,開放的高度、深度又有新的內涵。
我們國家以前是工商產業,比較徹底的開放,但是在金融、服務業、服務貿易,基本上沒太大的開放。 有時候說外資可以辦銀行,但是辦了20年的外資銀行、30年的外資銀行,外資金融機構的資產只占整個中國金融資產的1.8%。
我們的工商產業,外資開放了以后,經過幾十年的開放,工商產業里面外資的資產占整個資產的30%,通過這個比例就看的出這個是徹底開放了,那個是相對開放。 今后中央提出來要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對服務業、服務貿易、金融業比較徹底的開放。
我們國家原來的開放是適應外國游戲規則的開放,現在我們既順應國際的游戲規則,同時也參與國際游戲規則的制定、談判,比如說最近一個很重大的事,就是中國政府和亞洲十國,加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一共15國,形成一個recept,recept就是這一個區域的自由貿易協定、自由貿易區,這個自由貿易區代表了人類20多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
這些都是中國5個雙向的開放,這個開放長遠的講會帶動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的強國。 從我們微觀的,具體的各個省來說,現在各個省都沉浸在一個新的開放發展的過程之中,大家都在想自貿區的事、想新區的事,想建設各種新的開放高低的事,這一波的開放當然會拉動經濟。
可以這么說,中國越來越開放,而開放一定能帶來進步、帶來發展,推動中國經濟更好、更有質量的發展,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就是改革,我們國家的改革一直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詞是十八大以后黨中央作為改革的一個主線、一個綱領提出來的,所以十八大以后的每次中央全會,在想指導思想的時候總是有這么一句話,“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改革、推動開放等等”。
在這里面大家要注意,供給側結構性是一個基礎性制度的改革,是體制機制的改革,一談改革到位對經濟就會有長遠的調整,生產關系調整了,推動生產力發展,產生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
我們80年代鄧小平推動中國搞了一輪改革,大家都是記憶猶新,非常重大的改革,不管是承包制還是國有企業改革,還有民營企業發展,發展出幾千萬個個體戶,3000多萬個民營企業,還有引進外資,還有股份制,這些都是在供給端,推動生產力的動力是企業,不管是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包括農村承包制的組織,都是從供給端的一種改革,這個改革推動了整個80年代、90年代的經濟發展。
90年代在江總書記、朱镕基總理的推動下,對我們企業經濟降成本做了很多供給側的改革,比如當時把稅收從55%降到33%,后來降到25%,然后在特區、開放區稅收一下子降到15%,這個就是降稅費,增加企業的效益。
降成本里面包括把3000多萬的多余的冗員、工人下崗再就業,幫企業降成本。 比如說把企業辦社會,剝離了,也是降成本。 比如說我們把企業中的壞賬、破產關閉,當時差不多有5000億的企業破產核銷壞賬,還有13000多億的債轉股,也是幫企業降成本。 跟我們現在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是異曲同工,一碼事。
我講這個話的意思,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具有長周期意義的經濟發展的動力,講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為動力,現在如火如荼的在中國大地上推進, 只要在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就不會喪失動力,就會不斷的進步,所以我對發展的前景持樂觀態度,所以我說年內6%以上,明年6%左右是應該有信心的,這是老傅提的一個問題,這是我的一個解釋。
要說產業的話,我們在座的企業都是內行,都是企業家,怎么發展呢? 自己的腳穿什么鞋,自己最理解,我這邊要說的話,我們國家現在有五六個方面的政策,順應這種政策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比如說最近18個自貿區,自貿區聚焦的政策最核心的,它不是保稅區,不是以前的開發區,搞工業搞什么,自貿區最重要的政策就是6個自由,貿易自由、投資自由、資金自由、物流自由,還有數字經濟的自由,還有人員進出就業的自由。
在這6個自由下,中國經濟的服務貿易會有非常大的發展,恰恰在服務貿易上,不管是在座的還是整個國內,這一塊在過去的幾十年做的不夠好,我們的服務貿易一共七千多億,出口才2000億,進口2000多億,逆差3000多億美元,效益很差,勞動密集型。
是我們自己家里的服務貿易都讓別人做了,比如我們有4萬多億美元進出口貨,這個4萬多億美元進出口所對應的服務貿易,4萬多億美元要結算、要保險、要國際物流倉儲運輸,大部分外國人在干。 我們自己怎么讓別人去做服務貿易呢,說明我們這塊不夠發達。
這一塊如果有機會涉及,在自貿區的政策推動下,這一塊原來做不起來,現在就做得起來。
第二個,我們現在的產業鏈制造業做的很寬,但是產業鏈上的服務企業大部分是外國企業,同樣在產業鏈、供應鏈相伴隨的服務企業,大量的外國公司我們開放,我們自己發展都是可以的,現在是大量的外國公司做產業鏈供應鏈服務,企業注冊點都注冊在香港、新加坡等境外。
如果注冊在境外的外資,我們歡迎注冊到國內來做制造業服務業,另外也可以做這方面的服務業。 外資來辦金融機構也是服務貿易,學校、醫院文化方面也是服務貿易,數字經濟也是服務貿易,這一塊可以展開。
除了順著服務貿易把自由貿易區的政策用好用夠以外,第二塊現在中國制造2025,時間點也就是六七年的時間,這方面有九大行業,如果涉及到這個行業應該非常扎實努力的展開,這九個行業都是戰略信息制造業,包括機器人等等一共九個方面,時間關系不展開。
第三個, ABCD的數字化平臺,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形成的數字化平臺,在5G的背景下搞產業物聯網、互聯網等等,這塊有許多的業務可以做。
我們現在如果想搞金融,你現在再去搞銀行、保險、證券意思不大,大機構早就把市場占領了,但是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數字金融、科技金融這一塊方興未艾。
如果說過去5年你們搞了很多非銀行金融機構,房產公司、工業企業可能都搞了一些全牌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但這些金融機構脫實就虛,自我循環,現在資管業務一搞可能2/3都趴下來了。
前途是你趴在那里有幾百億、幾千億壞賬,合理的方向是這些趴下來的金融機構,照樣可以重組,和實體經濟的產業鏈、供應鏈結合,為產業鏈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數字金融服務不會壞賬,實實在在,今后的空間極大,這也是一塊。
我這么舉例子都是大方向、大趨勢上, 中央政策也鼓勵的,更重要的是市場決定未來,市場上這一塊空間很大,所以跟著市場走、跟著國家的政策方向走,我相信大家的前景都會很好。
有一句話不能忘記, 我們現在每個企業都在各行各業內發展,一定要認識到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未來,如果你不出現新領域,又把自己原來熟悉的東西熊瞎子掰苞米丟一塊撿一塊的話,那也是得不償失。
所以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與時俱進的技術改造創新發展,同樣是很有前景的,謝謝。
2019年11月22日,北京,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