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快速發展,助力實體經濟的同時防范金融風險,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中國互聯網金融三十人論壇(CIF30)聯合國培機構等相關單位,在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指導下,近期在北京召開“2019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六屆普惠金融論壇”。
宋華認為,如何運用科技進行有效監管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特別是在供應鏈金融情景下有三個問題需要探索,一是如何確切地結合產業場景和產融結合方式,了解需要監管科技的關鍵點,這是合理智慧監管的第一要務,否則泛泛意義上談監管,只會使監管蒼白和滯后;二是如何確立監管科技的邏輯也是需要探索的問題,即科技只是手段,它服務于金融監管的系統需求,這包括對物的監管(包括金融業務、數據安全和行業或平臺信息治理)以及對人的監管(企業金融行為的管理),兩類不同的問題需要配合差異但系統化的監管科技,因此,不能唯技術論或技術浮夸;三是不能只談監管而忽略制度建設和服務,如果制度建設存在需要大力完善的地方,要做好監管科技很難。沒有有效健全的制度建設,監管部門之間的管理協同,甚至商業文明和規則文明的確立,監管要么扼殺創新,要么無法對癥下藥。
以下是宋華發言內容實錄
我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一個話題就是關于實現《智慧可持續的供應鏈金融》,開始前想先談一個話題,大家知道最近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已經獲得了今天很多領導關注,我記得易綱行長曾經講過一個數據,就是我們
今天的中小微占了GDP的比例大概60%,但是真正能夠獲得貸款余額的占了整個企業貸款余額大概只有37.8%,就說明我們中小微獲得資金的狀態遠遠低于他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所以大家也就看到最近這一段時間我們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試圖要解決我們中小微的問題。
但是也不瞞大家講,上個月我做了一些調研,發現我們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今天很多金融機構非常反感,為什么?因為一方面我們要求銀行能夠提高對中小微貸款壞賬的容忍度,但另一個方面我們金融機構卻要對壞賬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我們的銀行是終身追責,國家政府讓我對中小微放貸,一旦出了風險誰背,所以出臺政策以后,發現金融機構非常抵抗,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因為事實上大家知道我們今天的小微融資,這個問題一直是長期以來解決不了,所以我曾經說,我們的金融機構曾經對中小微的融資有沒有激進的時代?有!
大家想想我們十年前,我們這些年前,我們很多銀行對中小微都是非常積極的態度給予融資,但是結果是什么?壞賬率居高不下,所以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因為今天整個的信用體系仍然是缺乏的,這也導致了今天供應鏈金融里面出現了很多新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哪?我把它總結成五種現象,即供應鏈金融中的欺詐問題。第一個三套馬車,這個我就不多講了,套利、套匯、套稅,這是我們今天有些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經常干的事情。第二個曾經給供應鏈金融巨大打擊的虛假單問題,這個我也不多講。還有一個就是自保自融,最典型的2016年廣東紙漿案。最近還出現什么呢?另外兩種虛假的現象,一個是一女多嫁案,就是利用自己的業務然后多方融資,尤其是利用民間借貸的不規范來摧大融資風險;還有最近很重要的形態,就是移花接木,以供應鏈的名義來獲得資金,但是用途卻發生了改變。
這些都是我們今天中小微現實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扣怎么解?如果這個扣不能解,就是風險管控的問題不能解,我們不管制定多少政策解決中小微融資難融資貴都是沒有用的。這里的關鍵在于什么?關鍵在于三個問題,第一個怎么去保證供應鏈金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問題,我想這是我們今天不管談監管科技,還是談金融科技必須要解決的第一問題。第二個就是資產狀態真實性問題。我們資產狀態真實性不能管理清晰,前面講的也不存在。當然還有一個,我想就是動態融資和供應鏈金融的制度環境的健康性問題。
我想這三個問題都是我們今天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在這個挑戰下我們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我們怎么去看科技。因為今天這個主題是金融科技的問題,包括監管科技的問題。我想要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第一個問題,什么叫智慧化,因為我們今天充滿著一個非常時髦的詞叫“賦能”,幾乎這兩年聽賦能的詞已經聽見的一塌糊涂,但是我打死也沒搞清楚賦的什么能,所以首先必須要明白一個問題,你到底要干什么,什么叫智慧化。
然后我講講剛才提及的交易真實性問題,資產透明性問題,制度健康性問題,這三個問題是我們今天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否則單純的談金融科技、監管科技沒有用。
第一個什么是智慧化?智慧化要解決什么?今天供應鏈越來越多主體化,供應鏈資產越來越多元化,另外我們業務活動復雜化的情況下,我們怎么能夠做到我們管理的及時化、透明化、互動化和可追溯化?怎么才能夠實現這四化呢?一定是要做到這六個方面,這些方面的問題不解決,我們講所謂的金融科技都是空談,第一個一定要有工具性。工具性是什么呢?一定是管理中的信息由自動化的感知設備能產生,能夠及時捕捉到我們運營過程中真實的狀態,這就是工具性問題。
第二個相互關聯性,管理中所有的參與主體資產信息能不能做高度的連接,所以上一場的圓桌對話的時候,我記不得哪位嘉賓講的很好,我們在談監管科技的時候,如果我們監管部門的數據都不能夠互通,都不能夠有效整合談什么監管科技,所以這是一個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第三個智能化,通過ICP能夠取代一些非效率和低效率的人工行為,因為所有這個里面金融里面產生的風險都是因為人的因素,且不說道德風險。
第四個是自動化,還有一個就是整合性。最后一個是創新性,這六個問題的實現才是智慧化的根本表現,所以做不到這幾點不要談金融科技,這是一個方面。
在這個情況下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怎么去把握貿易的真實性。真實性的問題需要我們面對端對端的供應鏈,什么叫端對端的供應鏈?第一個就是剛才也有人談到了跨層級的供應鏈運營,我記得騰訊老總談了這個問題,因為供應鏈涉及到很多級,跨層級的供應鏈管理不好,他的信息無法掌握,我們很難實現真實貿易背景的反應。第二個就是跨組織的供應鏈運營,就是我們的云技術、云生產、云倉儲、云運輸、云服務的體系建立不起來,我們的貿易背景真實性也沒有辦法體現,只有跨組織的供應鏈運營和跨層級的供應鏈運營做到了,才能做到云信用云金融服務,所以我想這是他的根本邏輯。
這個邏輯下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我們的金融科技要解決什么問題?我想最需要解決的就是這六個信號問題,這六個信號我覺得無論是從監管的角度,還是無論是從企業的角度都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一個網絡信號,就是中小微究竟在供應鏈中處于什么位置,這樣一種狀態反映了貿易的真實性和組織間的關系問題;第
二個業務信號,就是業務的組成狀態和業務的配置狀態,因為反映了微觀的競爭力;當然還有一個就是
交易信號,對外業務的經營方式和組織方式,反映了經營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問題;當然還有
管理信號,就是內部管理的手段,不同的信號就反映了不同的數據要求,不同的信息化要求也要求不同的科技來賦能。當然還有信息信號,比如說信息獲取、處理和分享的問題,比如剛才談到監管科技的問題,但是我想談一個問題,其實我們的監管科技是有不同的層面,第一個對物的監管,比如說交易的資產、數據的安全。此外,
在供應鏈情景下,一旦供應鏈走向了行業層面和整個平臺層面,必然會涉及到信息治理問題,我想這是將來我們的監管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換句話說當我們大的產業供應鏈平臺出現之后,整個平臺的信息治理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的信息信號的問題;當然還有聲譽信號,這幾個信號的把握才能讓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得到體現,如果這六個信號做到了,我們供應鏈金融還會有更大的發展。
這次我去參加全球供應鏈金融論壇的時候其實我也在講這個問題,后來發現國外歐美在做供應鏈金融的時候也出現這個狀態,什么狀態?就是我們今天很多做供應鏈金融,腦子里面全是想的保理、反保。所以我曾經跟一個企業講,我說你們的腦海里面天天想這種業務,你們覺不覺得你自己很LOW,為什么?其實供應鏈金融的產品,當我們真的把這六個信號,金融科技把它夯實了,我們供應鏈金融創新的空間非常大,大在哪?實際上當我們用大的場景來看的時候,我們今天供應鏈金融是非常豐富的,比如說從最開始的尋源,尋完源以后跟他簽各種框架和協議,簽完框架協議以后就有采購行為,采購行為發生以后就會有開票,開票以后就會有核單,核我們的資產,最后一個就是支付。
我們傳統供應鏈金融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是從開票開始,而從開票開始我們傳統想的金融產品是什么?我們想的傳統金融產品就是保理、反保、福費廷,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即便在這個階段,我們也有一種新的金融業務,具有金融屬性的業務會出現動態折扣。大家知道今年全球最佳供應鏈金融的標桿企業是飛利浦和西門子,這個飛利浦和西門子不約而同都在講,他們從最初的保理和反保開始走向了怎么去通過金融科技往動態折扣這個方向不斷延伸,這也是我們今天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同樣,當我們在采購階段,他會有倉單質押、存貨融資,再往前走就有買方保證的訂單融資,也就是信用融資。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只要我們的金融科技夯實了,供應鏈的場景是非常豐富,所以這是一個我們能不能推進中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真正去解決實體經濟,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
第二個我想要談的問題就是資產透明性問題,因為大家注意了,資產的透明性管不住,實際上我們的風險無法管住。資產透明性就涉及到一個問題,金融科技的定位,到底賦的什么能。剛才我在講,這一兩年聽了半天都沒搞清楚賦的什么能,但是我想這又回到了我曾經講的問題,天平——就是金融科技賦能一定是在對資產端和資金端兩端的賦能,資產端的賦能是底層交互客觀化,而資金端的賦能債項結構客觀化。這里面實際上有幾個問題,簡單我說一下。底層交互客觀化是什么?就是借助于我們金融科技和ICT的技術,能夠實現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邏輯關系管理。因為我們傳統金融風險管理都是基于人,是征信,征完信之后用概率論來算我的出險率,然后我的收益能不能覆蓋,但是大家注意中國人是最不可靠的,尤其是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曾經經營很好的企業,一夜之間全部出問題,所以最不可靠的是人,一定要管到物上面,只有把物物的東西管住了,再用物物推演人物,再推演人人,這個是底層交互客觀化方面很重要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債項結構客觀化,什么概念?就是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債權債務的關系,這個關系所形成的資金往來,這里面就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電子訂單、電子運單、電子提單、電子稅票等等與物流交割與應收帳款的動態匹配,這個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我為什么講我們金融科技的發展任重道遠,原因很簡單,我們如果連一個電子提單,電子倉單等,最基本的標準都做不到,你談什么金融科技。所以我想這是一個我們必須要解的另外一個扣,在這個扣下面就形成了我們說的這樣一個金融科技的一個大的藍圖,就是他一定是業務模式跟技術的一個循環迭代過程,就是他一定是價值牽引的一個技術藍圖,而這個藍圖包括了三個層面,感知層、數據層、流程層,這個我就不細講,他是有多個不同的融合性技術來服務于完整的產業供應鏈,所以單一的技術不可能能推動我們的金融發展,比如說區塊鏈,最近這幾年一說區塊鏈人人皆談區塊鏈,但是我想告訴大家,僅僅是區塊鏈解決不了任何資產場景中的問題,它只是一個部分,它不可能解決供應鏈當中所有的問題,因為區塊鏈解決不了資產問題,它能解決什么?它能解決我們的支付結算和標準化單證的流轉管理問題,它能解決,但是資產問題它沒法解決,所以我們需要融合性金融科技。所以我經常講不結合業務場景談金融科技,不結合業務場景來談監管科技,其實都沒有意義。
第三個問題,稍微花一點點時間講一個健康性問題。剛才我在聽了大家的發言以后,非常有感觸,發了一個微信的朋友圈,我談的最后一句話,如果只談監管科技,而不談制度建設和服務,所有的監管科技都是胡說。為什么?原因很簡單,我們今天迫切的不僅僅需要監管,我們更需要完善的制度建設。我給大家講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數據,世界銀行做了一個全球營商環境,其中有一個信貸人權利保護,在2013年我們的指標大概是5分,滿分是8分,2015年從8個指標上升到了12個指標,而我們得分是3分,就是總分上升了我們的得分卻下降了,為什么?因為這幾年我們的制度建設大大的落后。
這個制度建設是什么?三個制度建設,第一個我們的法規體系,所以我說需要建立符合供應鏈金融發展規范的金融環境和金融運作的法規,這個問題不解決光監管能起作用嗎?起不了,真的起不了,比如說《中小企業延遲支付法》,我最近這些論壇經常在講這個問題,因為我最近一年為了寫我的一本書,把國外所有西方發達國家關于供應鏈金融的法規全部研讀了一遍,大家知道英國1998年就開始制訂《中小企業延遲支付法》,2014年對這個法案做了修正;美國是在法典里面做了規定,因為美國是英美法系,他是判例法,最基礎的是法典;包括所有西方發達國家都有類似法規指令,什么概念?就是大企業不能惡意占壓中小企業的帳期,規定帳期三個月,如果超過三個月他們法律規定要支付年化8%加基準利率,這是強行規定的,但是我們有沒有這種法規,有沒有這種制度性建設,很可惜,到今天我們真的沒看見,所以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我們怎么能夠推動供應鏈的健康發展,我們怎么能夠讓我們的金融科技真正發揮作用,所以我就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
第二個規范體系,什么叫規范體系?就是需要建立供應鏈金融運作規范,大家共同遵守的運作規則,比如說我們央行做的應收帳款動產統一登記問題,比如說我們的通用數據保護的問題,這些問題我想這是我們需要去解決的第二個方面的問題。
第三個就是迫切的建立認知體系,就是要建立我們的規則文明和商業文明,這個我覺得很重要。比如說大家知道歐盟在去年做了一個規定,所有的大企業每兩年自愿公告一下自己對中小企業的帳期,用社會進行監督,而我們有嗎?沒有!這是什么?這是商業文明,所以我經常講,如果沒有商業文明我們的金融,包括供應鏈金融會出現什么?只會出現流氓式的供應鏈金融。我非常反感的一種供應鏈金融方法,就是我們今天的大企業特別是一些國有企業,為了強行做供應鏈金融,把供應商的帳期拉長,從原來的六個月拉到一年,從一年拉到兩年,活活的把人家坑死,然后揣著一張笑臉,以供應鏈金融的名義在他身上咬一口,這就是流氓,我覺得這是非常糟糕的狀態,所以我們需要制度的健康性,只有這“三性”建設出來了,供應鏈金融才能夠持續穩定的發展。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教授、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供應鏈金融專家宋華。